西晋太安元年春,李特的事业正处于巅峰配资门户网官方网,但没过多久,他的命运却急剧转折,迅速跌入了谷底。在正月,李特发动了春季攻势,率领军队渡江,向罗尚发起全面进攻。
面对李特强劲的进攻,政府军的江防部队很快意识到形势危急。兵力的差距太大,他们认为无法抵挡李特的进攻,最终决定集体丢掉武器,选择全员撤退。蜀郡太守徐俭也在此时举白旗投降,将成都的少城送给了李特作为“见面礼”。
李特进入少城后,立即对部队进行了整顿。他强调,大家要更新观念,不再把自己当作流民,而要自觉地认为自己是正规军。作为正规军,就必须保持正规军的风范,不能再进行打砸抢掠等不正当行为。因此,他下令:“唯取马以供军,余无侵掠,赦其境内。”李特通过这种方式,成功将原本的流民游击队转型成一支威武且有纪律的正规军。
展开剩余84%李特连续取得军事胜利,接着拿下了成都的少城,信心倍增。此时,他甚至开始不再将司马家族放在眼里,决心在蜀地开创自己的新纪元,改元建初。然而,李特虽然外表威猛,做事却显得不够果断。若他继续用晋朝年号作战,还能辩解为地方与地方的摩擦,但改元之后,等同于公开挑战中央,再也没有任何退路。然而,他又未敢自立国号,这也暴露了他内心的犹豫与缺乏雄心。
李特在少城内庆祝新的纪元到来时,太城的罗尚却意识到强硬抵抗已经毫无意义。于是,他派出使者与李特开始谈判。谈判一开始,蜀地的原住民便感知到权力已经转移,纷纷聚集起来建设城堡,形成武装力量,并主动归附李特。李特对此感到十分高兴,脸上满是笑容。
然而,好景不长,李特很快就发现,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加,军粮却越来越紧张。长期缺乏粮食,成了李特面临的最大难题。尽管如果李特手下有萧何这样的能人,这一难题也许不算问题,但李特的集团核心大多是亲信兄弟,外来人才很难被重用。因此,除了几位精通战斗的将领,其他领域几乎都无人能才。
面对粮草匮乏的问题,李特苦思了几天,最后做出一个决定,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。眼看粮仓中的粮食逐渐见底,而士兵人数却在不断增加,李特决定将全军分散到新投降的城堡中,让他们自行解决口粮问题。李特的弟弟李流察觉到这个决定的风险,坚决反对。他认为,既然这些城堡刚刚归顺,军心尚未稳定,必须先让豪门贵族将子弟送来做人质,派兵加以保护,这样才能确保控制局势。
李流与李特的司马将军上官惇共同上书,建议李特应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这些新降者。李特对于反对的声音非常不满,脸色铁青,对众人怒喝:“大事已定,如何可以再生疑虑,使之动摇?”他坚决认为,既然已经做出决策,任何异议都不该再被讨论。
就在李特决定分兵分配粮食的同时,晋朝高层已经开始部署救援行动,派遣荆州刺史宗岱和建平太守孙阜率领水军三万前往支援罗尚。宗岱指派孙阜为先锋,带领部队已经推进到德阳,李特立刻命令他的儿子李荡与蜀郡太守李璜带兵前去支援德阳。
然而,李特没有意识到新归附的地方武装已开始动摇。宗岱和孙阜的势头非常迅猛,兵力足以压倒李特的分散部队。李特依然认为这些地方武装已经完全归顺他,但事实上,他们对李特的忠诚并不牢固。此时,罗尚的一名手下,益州兵曹任睿发现了这个机会,决定向罗尚建议发动反攻。他向罗尚建议,正是李特分兵吃饭、力量分散的时机,可以通过内外夹击来一举击败李特。
任睿巧妙地骗过了李特,他虚假降投,提出希望回家看望家人,李特毫不怀疑,爽快答应。任睿借此机会离开李特的大营,直接返回太城向罗尚汇报了李特的虚弱情况。
二月初,罗尚决定行动,组织力量向李特的大本营发起进攻。新归附的地方武装纷纷响应,攻势猛烈,李特根本没有准备,突然遭遇猛烈的打击。战斗结束得很快,李特和他的几位亲信被俘并斩首。原本以为手握重兵、局势有利的李特,最终却因为盲目自信和放松警惕,未能有效应对反攻,导致了整个事业的失败。
李流、李荡、李雄等人迅速组织撤退,集中部队守住赤祖,并宣布李流接替李特成为新的大都督,驻扎东营。而孙阜则趁机攻占德阳,生擒守将骞硕,顺利推进。
罗尚趁机大获全胜,两次打击李特的力量,彻底摧毁了李家的指挥链。李流在成都外与罗尚形成对峙,但在这场反攻之后,形势愈加困难。此时,李流开始动摇,想要向政府投降,但李骧、李雄等人却强烈反对,认为造反的事业不能就此轻易放弃。
李流最终决定采取行动,与李含共同决定把两人的儿子送往敌方作为人质,争取政府的宽恕。李骧和李雄得知后,决定通过武力来阻止这一行动,最终展开了一场突袭,打破了李流的投降计划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